竇房結是心臟的正常起搏點。
能自動地、有節(jié)律地產生電信號,引發(fā)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控制著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
控制著心臟的正?;顒印?/p>
竇房結位于右心房上部,靠近上腔靜脈入口處的心外膜下。具體來說,在界溝上部的心內膜下,呈長橢圓形,位置比較隱蔽但非常關鍵。
竇房結分為起搏細胞、過渡細胞、小型結節(jié)細胞。
是竇房結的主要細胞類型,具有自動節(jié)律性。這些細胞能夠自發(fā)地產生動作電位,是心臟正常起搏的關鍵。它們的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具有獨特的特點,比如在舒張期,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逐漸降低,鈉離子和鈣離子的內流增加,使得細胞膜逐漸去極化,當達到閾電位時,就會產生動作電位,引發(fā)心臟的下一次跳動。
主要起到傳導作用。它們連接起搏細胞和心房肌細胞,將起搏細胞產生的電沖動傳遞給心房肌。其形態(tài)和電生理特性介于起搏細胞和普通心肌細胞之間,能夠有效地把起搏信號進行傳遞和調整,保證信號穩(wěn)定地傳導到心房各個部分。
分布在竇房結的周邊,其功能可能與竇房結的自律性調節(jié)有關,也參與電信號的傳導過程。這些細胞與周圍組織相互協(xié)作,對維持竇房結正常的起搏功能和信號傳導起到輔助作用。
竇房結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和發(fā)放電沖動,控制心臟的節(jié)律。正常情況下,竇房結發(fā)放的沖動頻率為60-100次/分鐘,這個頻率能夠保證心臟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電沖動從竇房結發(fā)出后,先傳導至心房肌,引起心房收縮,然后通過房室結等傳導系統(tǒng)傳至心室肌,引起心室收縮,完成一次完整的心臟搏動周期。
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等,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有助于心肌細胞的修復和維持正常功能。例如,魚肉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健康有益。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像菠菜、西蘭花等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E、鉀等。維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心臟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鉀離子有助于維持心肌細胞的正常電生理活動,調節(jié)心臟節(jié)律。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是比較合適的。以慢跑為例,可以使心臟得到鍛煉,提高心臟的儲備能力。在運動過程中,心臟的收縮力增強,竇房結也會適應這種變化,更好地調節(jié)心臟節(jié)律。過度劇烈的運動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比如長時間的高強度馬拉松運動,可能會使身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竇房結發(fā)放沖動的頻率異常增加,導致竇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情況。
充足的睡眠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每晚保證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有利于心臟的休息和恢復。在睡眠過程中,心臟的負擔減輕,竇房結也能得到適當的休息,維持正常的節(jié)律。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對竇房結的調節(jié)。可以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來緩解壓力,保持心態(tài)平和。例如,每天進行15-20分鐘的冥想,能夠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少對竇房結的刺激,預防心律失常。
正常竇房結
正常竇房結能夠規(guī)律地發(fā)放沖動,頻率在60-100次/分鐘之間。沖動能夠正常地傳導至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臟規(guī)律地收縮和舒張。心電圖上表現為正常的竇性心律,P波規(guī)律出現,P-R間期正常等。
異常竇房結
是指竇房結產生的沖動在向心房傳導過程中出現延遲或阻滯。可以分為一度、二度和三度竇房傳導阻滯。一度竇房傳導阻滯在心電圖上較難發(fā)現,二度竇房傳導阻滯表現為部分P波脫落,三度竇房傳導阻滯則表現為心房和竇房結的電活動完全分離,心電圖上P波消失。
是由于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的病變,導致竇房結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竇房傳導阻滯等多種心律失常并存。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黑矇、暈厥等癥狀。
是指竇房結發(fā)放沖動的頻率超過100次/分鐘。生理情況下,如運動、情緒激動等可以引起竇性心動過速;病理情況下,如發(fā)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會導致竇性心動過速。
是指竇房結發(fā)放沖動的頻率低于60次/分鐘。健康的年輕人、運動員等可能會出現生理性竇性心動過緩。病理情況下,如顱內壓增高、嚴重缺氧等也會導致竇性心動過緩。
是指竇房結在一個或多個心動周期中不能產生沖動。長時間的竇性停搏可能會導致心臟驟停,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律失常。
竇房結的異常癥狀有心悸、出汗、乏力、頭昏與暈厥、胸悶胸痛等。
患者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明顯加快、加強或不規(guī)則。這是因為竇房結功能異常導致心臟節(jié)律改變,使患者能夠感知到心臟的異?;顒?。例如,在竇性心動過速或早搏等情況下,患者會出現心悸的癥狀。
當竇房結功能異常引起心律失常時,可能會伴隨出汗的癥狀。這是因為身體的交感神經興奮,刺激汗腺分泌。比如在快速心律失常發(fā)作時,身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會出現多汗的現象。
心臟節(jié)律異常會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身體各組織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出現乏力的癥狀。特別是在竇性心動過緩或病竇綜合征等情況下,心臟輸出量減少,肌肉等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能量,會感到疲倦和乏力。
當竇房結功能障礙導致心臟輸出量急劇減少時,腦部供血不足,就會出現頭昏的癥狀。嚴重時會發(fā)生暈厥。例如,在竇房傳導阻滯或竇性停搏等情況下,心臟不能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大腦,導致短暫的意識喪失。
心臟節(jié)律異??赡軙鹦募∪毖?。當心臟的供血和需血之間出現不平衡時,就會出現胸悶胸痛的癥狀。比如在竇性心動過速時,心肌耗氧量增加,如果冠狀動脈不能及時提供足夠的血液,就會產生心絞痛。
影響竇房結的因素有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其他因素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竇房結的功能可能會逐漸下降。老年人的竇房結細胞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纖維化,其自律性降低,容易出現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運動時,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心臟會加快跳動,竇房結發(fā)放沖動的頻率增加。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也會使竇房結的頻率加快,導致竇性心動過速。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當竇房結所在的心肌區(qū)域供血不足時,會導致竇房結功能障礙,出現心律失常。各種心肌病,如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會改變心肌的結構和功能,影響竇房結的正常位置和電信號傳導,引發(fā)心律失常。如血鉀、血鈣等電解質異常。高血鉀會抑制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導致竇房結發(fā)放沖動的頻率減慢,甚至出現心臟驟停;低血鉀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速等。
藥物如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等會影響竇房結的功能。洋地黃過量會導致竇房結自律性降低,引起竇性心動過緩;β-受體阻滯劑主要是通過抑制交感神經對竇房結的刺激,降低竇房結的頻率。
可以在安靜狀態(tài)下,將手指放在手腕的橈動脈處,感受脈搏的跳動。正常情況下,脈搏頻率應該在60-100次/分鐘之間,且節(jié)律規(guī)則。如果脈搏過快、過慢或者節(jié)律不規(guī)則,可能提示竇房結功能異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心律失常,如房顫等,脈搏次數可能會少于實際心跳次數,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
竇房結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等。
醫(yī)生使用聽診器在心臟區(qū)域聽診。正常的心臟聽診可以聽到規(guī)律的“咚-嗒”聲,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清晰,且節(jié)律整齊。如果竇房結功能異常,可能會聽到心律不齊,如早搏時會聽到額外的心跳音,或者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時心跳頻率的改變。
血液檢查
主要檢查電解質如血鉀、血鈣等、甲狀腺功能如T3、T4、TSH、心肌酶等。例如,檢測血鉀可以判斷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導致的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是竇性心動過速或竇性心動過緩的原因;心肌酶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梗死等疾病影響了竇房結的功能。
心電圖是診斷竇房結功能異常最常用的方法。正常心電圖表現為P波規(guī)律出現,P-R間期正常等竇性心律的特征。如果出現P波異常如P波消失、P波形態(tài)改變等、P-R間期延長或縮短、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情況,可能提示竇房結功能異常。動態(tài)心電圖還可以連續(xù)記錄24-72小時的心電圖,能夠發(fā)現一些間歇性發(fā)作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