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骨是面部最大、最強壯的骨骼。
在維持面部外形、咀嚼、吞咽、語言等多種生理功能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下頜骨屬于顱骨的一部分,是構成口腔上下部的骨性結構,它與上頜骨相對,共同決定了面部下三分之一的形態(tài)。
下頜骨位于面下部,是顱骨中唯一能活動的骨。它構成了口腔的下壁和側壁,上與上頜骨相對,后方與顳骨的下頜窩等結構構成顳下頜關節(jié),從而實現(xiàn)下頜骨的運動。
下頜骨分為下頜體、下頜支。
是下頜骨的垂直部分,可分為喙突和髁突。喙突位于前方,呈扁三角形,有顳肌附著。髁突位于后方,其上端有關節(jié)面與顳骨下頜窩構成顳下頜關節(jié)。下頜支內側面中央有下頜孔,有下牙槽神經(jīng)、血管等通過。
呈弓形,具有內外兩面及上下兩緣。外面正中有直嵴稱為正中聯(lián)合,在其兩旁近下頜體下緣處,左右各有一隆起稱為頦結節(jié)。下頜體的內面正中有兩對小棘,稱為頦棘,自頦棘斜向后上的骨嵴,稱為下頜舌骨線。下頜體的上緣為牙槽弓,有容納下頜牙根的牙槽。下緣較厚,為下頜底。
下頜骨的功能有參與面顱骨組成、輔助完成面部活動等。
下頜骨是面顱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顱骨一起構成了顱面部的整體框架,對維持面部的形態(tài)和結構完整性至關重要。它和上頜骨、顴骨等相鄰骨骼的連接關系決定了面部輪廓的基本形態(tài)。
主要通過顳下頜關節(jié)的運動,參與咀嚼、吞咽、說話等復雜的面部動作。在咀嚼過程中,下頜骨通過升頜肌群(如咬肌、顳肌等)和降頜肌群(如二腹肌等)的協(xié)調作用,使上下牙齒相互研磨食物。在說話時,下頜骨的位置和運動也對發(fā)音的準確性和清晰度有影響。
應保證攝入足夠的鈣、磷等礦物質和蛋白質,以維持下頜骨的正常代謝和強度。例如,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鈣,肉類、魚類富含蛋白質。同時,要避免過度咀嚼硬物,如檳榔等,以免對下頜骨和顳下頜關節(jié)造成損傷。
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口腔和下頜運動來增強下頜骨周圍肌肉的力量和關節(jié)的靈活性。如緩慢地張嘴、閉口,左右移動下頜,使下頜骨在正常的活動范圍內得到鍛煉。但要注意運動的幅度和強度,避免過度運動導致?lián)p傷。
下頜骨的日常養(yǎng)護有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改善不良習慣、定期檢查等。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體包括下頜骨的正常修復和生長。睡眠時身體會進行各種生理調節(jié),對于下頜骨周圍的肌肉放松和骨骼的代謝有積極作用。
避免長期單側咀嚼食物,這種習慣可能導致下頜骨兩側受力不均,引起面部不對稱等問題。同時,要避免緊咬牙、磨牙等習慣,這些動作會增加下頜骨和顳下頜關節(jié)的負擔。
定期到口腔科進行口腔檢查,包括對下頜骨的檢查。醫(yī)生可以通過觸診等方法檢查下頜骨是否有異常,還可以通過X光等檢查手段發(fā)現(xiàn)早期的病變,如微小的骨折、骨質增生等。
正常下頜骨
正常下頜骨外觀無畸形,兩側基本對稱。在功能上,顳下頜關節(jié)運動靈活,無疼痛、彈響等異常。牙齒排列整齊,咬合關系正常,下頜骨能夠正常地參與咀嚼、吞咽、說話等活動。
異常下頜骨
多由外傷引起,如車禍、摔倒等。骨折部位可能出現(xiàn)疼痛、腫脹、畸形,患者會感到咬合困難,張口受限。
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可能是由于胚胎發(fā)育異常引起,如小下頜畸形等。后天性畸形可能是由于長期不良習慣、疾病等導致,會影響面部美觀和口腔功能。
通常是由于張口過大如打哈欠、唱歌等、受到外力撞擊等原因引起。患者會出現(xiàn)不能閉口,下頜骨向前移位等癥狀。
下頜骨的異常癥狀有疼痛、腫脹、畸形、下頜關節(jié)運動受限、壓迫癥狀等。
可能是由于骨折、炎癥(如顳下頜關節(jié)炎)等引起。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輕微的隱痛,也可能是劇烈的刺痛,在咀嚼、張口等動作時疼痛可能會加劇。
骨折或感染等情況下,下頜骨周圍組織會出現(xiàn)腫脹,這是由于局部炎癥反應導致組織液滲出等原因引起。
畸形
表現(xiàn)為下頜骨的形狀異常,如不對稱、突出或凹陷等,影響面部美觀和正常功能。
可能是由于關節(jié)損傷、炎癥等原因,患者在張口、閉口、左右移動下頜等動作時會感到困難。
例如,下頜骨的腫瘤等病變可能會壓迫周圍的神經(jīng)、血管等組織,導致麻木、出血等癥狀。
影響下頜骨的因素有外傷、感染因素、其他因素等。
如暴力打擊、高處墜落等直接作用于下頜骨的外力,是導致下頜骨骨折和顳下頜關節(jié)脫位的常見原因。
口腔內的細菌感染可能擴散到下頜骨,引起骨髓炎等疾病。例如,牙周炎嚴重時,細菌可能通過牙槽骨侵犯下頜骨。
包括內分泌紊亂、遺傳因素等。某些內分泌疾病可能影響骨骼的生長發(fā)育,導致下頜骨畸形。遺傳因素在先天性下頜骨畸形中起著重要作用。
可以通過觀察面部兩側是否對稱,用手觸摸下頜骨檢查是否有壓痛、腫脹或畸形。在張口、閉口時,注意是否有疼痛、彈響或運動受限的情況。同時,還可以檢查咬合關系是否正常,如上下牙齒是否能夠正常對齊等。
下頜骨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其他檢查等。
醫(yī)生在體格檢查時,會首先觀察下頜骨的外觀,包括其形態(tài)、對稱性等。然后進行觸診,檢查下頜骨及其周圍組織是否有壓痛、腫塊等。還會檢查顳下頜關節(jié)的活動度,如張口度(正常成人張口度約為3.7-4.5厘米)、張口型(正常為直上直下)等。
當懷疑有感染或其他炎癥性疾病時,可能會進行血液檢查,如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血沉等指標。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血沉加快可能與炎癥活動有關。對于一些特殊疾病,還可能檢查血液中的特定標志物,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相關的自身抗體等。
X線檢查
可以初步觀察下頜骨的形態(tài)、有無骨折等情況。例如,下頜骨正位片和側位片能夠顯示下頜骨體和下頜支的大致結構。
CT檢查
對復雜的骨折、腫瘤等病變,CT檢查能夠提供更詳細的三維信息,清楚地顯示下頜骨內部的結構和病變的范圍、位置等。
MRI檢查
主要用于檢查下頜骨周圍的軟組織,如顳下頜關節(jié)的軟骨、肌肉等情況,對于診斷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等軟組織疾病有重要價值。
如關節(jié)造影檢查,對于懷疑顳下頜關節(jié)內部結構病變如關節(jié)盤移位等有一定的診斷價值。通過向關節(jié)腔內注入造影劑,然后進行影像學觀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關節(jié)內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