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黃芪性微溫,味甘,從中醫(yī)角度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的功效,適合氣虛體質人群,能改善乏力、氣短、易感冒等問題;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可清肝明目、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常用于緩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眼干、咽痛、頭暈等癥狀。...
日常養(yǎng)生中,很多人既想通過食材補充元氣,改善疲勞、精神不佳的狀態(tài),又想緩解上火引發(fā)的口干、眼干、咽喉不適,黃芪作為經典的補氣食材,菊花則是清熱明目的常用選擇,于是不少人會疑惑:黃芪和菊花可以一起泡水喝嗎?
黃芪性微溫,味甘,從中醫(yī)角度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的功效,適合氣虛體質人群,能改善乏力、氣短、易感冒等問題;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可清肝明目、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常用于緩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眼干、咽痛、頭暈等癥狀。
二者搭配時,黃芪的溫性可中和菊花的微寒,菊花的涼性能平衡黃芪可能帶來的燥熱,藥性互補且無沖突,因此可以一起泡水喝,尤其適合氣虛兼有輕度上火癥狀的人群,能同時實現補氣養(yǎng)身與清熱舒緩的效果。
1.補氣養(yǎng)身
黃芪含有的黃芪皂苷、黃芪多糖等成分,從現代醫(yī)學角度看,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機體疲勞狀態(tài),搭配菊花飲用后,補氣的同時不易引發(fā)燥熱,適合日常調理。
2.清肝明目
菊花含有的黃酮類、萜類化合物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從中醫(yī)角度,其能入肝經,疏散肝火,有明顯的舒緩效果;黃芪的補氣作用可輔助推動氣血運行,為眼部提供滋養(yǎng),二者搭配能更好地保護視力、緩解眼部疲勞。
3.疏散風熱
菊花的微寒之性可清熱解毒、疏散外感風熱,對季節(jié)交替或飲食辛辣引起的輕度上火癥狀,如咽喉干痛、口干舌燥、牙齦微腫、頭暈頭脹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黃芪的溫性可中和菊花的寒涼,避免單獨飲用菊花可能對脾胃造成的刺激。
4.輔助調節(jié)身體狀態(tài)
從整體調理角度,黃芪的補氣固表作用能增強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減少因氣虛導致的易感冒、抵抗力弱等情況;菊花的清熱作用可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熱邪”,避免熱邪積聚引發(fā)不適。二者搭配飲用,能在補氣的同時維持身體陰陽平衡,輔助改善因氣虛兼內熱導致的整體不適,讓身體保持更舒適的狀態(tài)。
黃芪和菊花可以一起泡水喝,搭配合理有助于補氣清熱、護眼提神。但要根據自身體質選擇使用頻率和搭配食材,必要時可咨詢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才能真正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