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是指饅頭、米飯、粥、面條、面包等以谷類為主要成分的食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很多能量。
中國人每天飲食攝入能量有約 50% 來自主食,這也是為什么稱其為「主食」的原因吧。
可就是這每天都要吃到的東西,你卻不一定吃對了。
營養(yǎng)醫(yī)師王興國發(fā)現(xiàn),好多人在吃主食的時候,都犯了 3 個錯誤。
來聽聽他怎么說。
主食量太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應該吃 250~400 克(干重)的谷類薯類食物。
但是,這個主食建議量對應的是每天主動走 6000 步的運動量。
現(xiàn)在好多人很「懶」,或沒時間運動,一天的運動量(能量消耗)遠遠沒有達到 6000 步或與之等量的運動量。
運動不達標,吃的卻還是那么多,就容易能量超標。
更妥善的方式,應該是根據(jù)自己的體重、運動量來決定吃多少主食。
肥胖、超重的朋友,必須減少主食,最低可以少到每天 150 克。當然還要少吃甜食、油大的食物,控制總的熱量攝入。
消瘦的朋友,則應該增加主食,甚至加到一天 500 克,再配合優(yōu)質(zhì)蛋白的攝入。
強調(diào)一下,要注意調(diào)整主食的量,當然,也不能一點不吃,畢竟每天一半多的能量需要靠這些碳水化合物來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