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怎樣能查出來
導讀一般情況下,動脈硬化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可以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踝臂指數(shù)檢測、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脈搏波傳導速度檢測等方法檢查出來。若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yī)。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水果、蔬菜,同時適量進行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
一般情況下,動脈硬化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可以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踝臂指數(shù)檢測、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脈搏波傳導速度檢測等方法檢查出來。若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yī)。具體分析如下:
1、頸動脈超聲檢查
通過超聲探頭觀察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及有無斑塊,是篩查全身動脈硬化的常用無創(chuàng)方法。正常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0mm,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0mm提示內膜增厚,≥1.5mm或局部凸起≥50%管腔直徑則為斑塊形成。該檢查操作簡便、無輻射,可早期發(fā)現(xiàn)動脈硬化跡象,尤其適用于評估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2、踝臂指數(shù)檢測
測量踝部收縮壓與上臂收縮壓的比值,正常范圍為0.9-1.3。踝臂指數(shù)<0.9提示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間接反映全身動脈硬化程度;踝臂指數(shù)>1.3則可能因動脈鈣化僵硬導致,常見于糖尿病患者。該方法無創(chuàng)、便捷,可用于下肢動脈硬化的初篩及病情監(jiān)測。
3、CT血管造影
經(jīng)靜脈注射造影劑后,通過CT掃描重建動脈三維圖像,能清晰顯示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血管的管腔狹窄、斑塊及管壁增厚情況。其優(yōu)勢是分辨率高、定位準確,但存在輻射暴露,且造影劑可能對腎功能有影響,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4、磁共振血管造影
利用磁共振技術顯示動脈結構及血流信號,可評估血管狹窄、閉塞及動脈硬化程度,無輻射,無需依賴碘造影劑,適合對碘過敏或腎功能不全者。但對鈣化斑塊的顯示不如CT血管造影清晰,檢查時間較長,受運動偽影影響較大。
5、脈搏波傳導速度檢測
通過測量脈搏波在主動脈或頸動脈-股動脈間的傳播速度,評估動脈彈性。脈搏波傳導速度越快,說明動脈彈性越差、硬化程度越重。該方法無創(chuàng)、可量化,能直接反映動脈僵硬度,是評估動脈硬化進展的重要指標,常用于心血管風險分層。
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水果、蔬菜,同時適量進行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