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年到了夏季最熱的時候,“三伏天”這個詞就會頻繁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知道這是全年最熱的一段時期,但對它的具體時間、由來和養(yǎng)生方法卻知之甚少。其實,三伏天不僅是天氣炎熱那么簡單,它與中醫(yī)養(yǎng)生息息相關。那么,三伏天到底是什么時候?...
每年到了夏季最熱的時候,“三伏天”這個詞就會頻繁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知道這是全年最熱的一段時期,但對它的具體時間、由來和養(yǎng)生方法卻知之甚少。其實,三伏天不僅是天氣炎熱那么簡單,它與中醫(yī)養(yǎng)生息息相關。那么,三伏天到底是什么時候?又該如何科學應對呢?
三伏天是根據(jù)農歷和干支紀日法推算出來的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通常出現(xiàn)在公歷的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之間。
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1、初伏:從夏至日后第三個庚日開始,持續(xù)10天;
2、中伏:第四個庚日開始,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3、末伏:從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持續(xù)10天。
因此,三伏天一般總共在30天或40天之間。
1.防暑降溫,適度飲水
夏季出汗多,容易導致電解質失衡。建議少量多次補充淡鹽水或含礦物質的飲品,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
2.清淡飲食,祛濕健脾
可多吃綠豆、冬瓜、薏仁、山藥等清熱祛濕的食物,幫助脾胃運化,預防濕氣過重。
3.早睡早起,避開高溫
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早上6~7點起床,中午可適當午休。戶外活動應避開正午高溫時段。
4.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慢跑、散步、太極等輕度運動,既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又不致過度出汗傷身。
5.艾灸貼敷,冬病夏治
中醫(yī)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利用三伏天陽氣最盛之時,通過艾灸、穴位貼敷等方式調理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冬季易發(fā)疾病,效果明顯。
三伏天雖熱,但也是養(yǎng)生的好時機。掌握正確的養(yǎng)生方式,不僅能安然度夏,還能為秋冬打下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