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食腦蟲感染的概率非常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因為它一旦感染,病情發(fā)展極為迅速,致死率超過97%。絕大多數患者在出現癥狀后的3~7天內就會死亡。因此,雖然“食腦蟲”的得病率低,但一旦感染,后果極其嚴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最近,“食腦蟲”這個詞頻頻出現在新聞中,讓人聞風喪膽。它究竟是什么?真的會“吃腦”嗎?得病率高不高?普通人是否容易感染?其實,雖然聽起來恐怖,但這種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感染概率并不高。
從統(tǒng)計數據來看,食腦蟲感染的概率非常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因為它一旦感染,病情發(fā)展極為迅速,致死率超過97%。絕大多數患者在出現癥狀后的3~7天內就會死亡。因此,雖然“食腦蟲”的得病率低,但一旦感染,后果極其嚴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1.經常在溫暖淡水環(huán)境活動者
如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區(qū)域游泳、潛水、嬉戲的人群,食腦蟲多存在于這類溫暖水體中,接觸機會增加。
2.鼻腔接觸受污染水體者
食腦蟲主要通過鼻腔進入人體,因此在水體中嗆水、用受污染水沖洗鼻腔的人群,感染風險明顯升高。
3.夏季高溫時段頻繁接觸水體者
食腦蟲在25-40℃的水溫中更易繁殖,夏季高溫時水體環(huán)境適宜其生存,此時頻繁接觸淡水的人群(如戶外游泳愛好者)感染概率更高。
1.避免在風險水體中活動
盡量不去未經消毒的池塘、湖泊、河流等自然淡水區(qū)域游泳、潛水,尤其避免在夏季高溫時段前往水淺、水溫高的水域。
2.保護鼻腔免受污染
游泳或接觸水體時,可佩戴鼻夾防止嗆水;不使用自然淡水或未經處理的水沖洗鼻腔、清洗隱形眼鏡等。
3.注意水體消毒與防護
若在泳池等場所活動,確認其按標準使用氯消毒;戶外活動后及時用清潔水清洗身體,減少病原體殘留。
雖然“食腦蟲”的感染幾率很低,但它帶來的危害極大。我們不必過度恐慌,但要提高警覺,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掌握科學知識,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就能有效規(guī)避這一威脅。